【问】中国会展业近年经历了高速发展,请您点评一下北京、上海这两个主要区域市场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特色。
刘海莹:作为国家首都,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极强的集聚吸引扩散能力,具有实力极为强大的科技、智力、人才资源,这些能力吸引众多国内外重要会展活动落户北京。北京会议业蓬勃发展,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在全国各城市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展览业也呈现出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态势。但目前北京会展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诸如展览馆面积不足,一些大型展览外流等。
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其明显的区位优势、优越的金融环境有利于引进世界知名国际性展会、吸引外资展览企业投资发展。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启动,长三角产业集群的效应更加显现。近几年,上海的硬件日臻完善,会展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12年上海的展览数量和规模全国领先,国际会议论坛仅次于北京。上海会展业的规模与影响力虽然已达到国际水准,但是与德国等发达展览国家相比,仍然有一些短板存在。上海在经营模式、组织管理、新技术的运用上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近年,珠海会展业软硬件双重升级,让人看到了珠海会展业高起点再次腾飞的希望。为了走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珠海引进国内一流的北辰集团国家会议中心的专业团队负责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的全面运营管理。您如何看待珠海会展业的现状和发展?
刘海莹:珠海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在发展会展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珠海酒店、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发达,具有一定的会展接待能力;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国航展,使珠海积累了丰富的办展经验。但在相关配套设施和配套产业上还有一定程度的不足,存在会议多、展览少,会展人才和场馆明显不足等问题。
不过,这一局面有望很快打破,国内罕有的集展览、会议、酒店、剧院、音乐厅及自营餐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场馆――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在昨天迎来了首展,预计今年10月正式开业,将终结珠海城区无专业会展场所的历史,亚洲通航展、国际海洋高新科技展、国际游艇展三大全新品牌展会纷纷签约落户珠海,珠海会展业有望迎来新爆发。
【问】跟风兴建会展中心的热潮导致了一些区域市场“消化不良”,造成场馆资源浪费,对于这些会展中心的运营管理您有何建议?
刘海莹: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会展场馆的总体使用率偏低,部分超过30%,而多数在20%左右。在个别城市,不少场馆甚至每年只举办一个展览会,会展场馆沦为一种形象工程和摆设,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近两年,中国会展场馆建设力度虽略微下降,但大型会展场馆的建设力度加大。这些场馆的建成对展会主办机构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也会进一步加剧会展城市、会展场馆之间的竞争,一些不具竞争力场馆的空置率也会越来越高。
针对这些场馆,我认为一要明确市场定位,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平台多形式、多维度进行宣传,加大营销力度,改变背靠政府“等食吃”的习惯;二要巩固现有展会、吸引巡回展会、拓展自办展会,特别是自办展对于弥补场馆淡季业务的不足,提高场馆利用率能起到重要作用。建议场馆在自办展初期尝试消费类展会,因为这类展会不需要专业的行业资源,也不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操作人员,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操作。
【问】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于中国的展馆业发展有何推动?几年前开始的全球金融下滑对于展馆的盈利有何影响?
刘海莹:全球经济一体化将对中国会展场馆的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打破了之前的贸易壁垒,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活动逐渐增多。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的逐渐东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会展业快速发展,需要强大、完善、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会展场馆。
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会展场馆建设、运营以及服务理念也为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士熟悉并了解,为中国会展场馆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展馆发展的路径,实现软件升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金融下滑势必会给场馆盈利带来一定影响,但由于中国稳定的经济发展形势,使得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展馆带来的更多是提示和警醒作用,要求我们居安思危,找准定位,摸索出一条更加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问】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展馆的管理和运营有何冲击?您对这个行业的前景持何看法?
刘海莹: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会展场馆提供了新的选择,在内部管理方面,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简化事务处理流程,使员工工作更为便捷和高效,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再从展馆运营看,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使外界公众通过更多的平台和途径对场馆进行了解,使信息更加对称,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信息获取不全面而导致的各种弊端。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使得一部门面对面沟通被虚拟沟通的方式所取代。这就需要会展场馆迎合市场,探索新的运营方式,将传统会展项目和新形式的会展项目进行有效结合,互为补充。
电子商务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无论何种电子商务手段,都需要遵循便捷、高效的原则,用电子商务为展会更好地服务,而不是被其束缚。
【问】就目前来说,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具备哪些有利因素?
刘海莹:从全国范围来讲,第一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确实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最大的支持力量。会展业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中国经济如果发展乏力,或者说生产或消费任何一端发生重大变故,都会对会展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展览,展览跟生产环节紧密相关。中国现在说是世界工厂,非常靠近生产的前沿,生产前沿很容易变成采购的一线。第二,我感觉现在各地政府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在增加。这一方面是加剧了国内会展业内部的竞争,另一方面又增强了国内会展业跟国外会展业的竞争能力。目前成都、厦门、南京、杭州等地方的支持力度都相当大,他们每年的会展业专项基金就有几千万。
【问】中国会展业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新科技、新工具、新的运营策略等)
刘海莹: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新技术应用将对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会展业作为展示新技术的平台,对新技术自然也拥有较高的敏感度。
从微博到APP应用,再到微信,在目前的展会中屡屡能看到这些新元素,但如何使这些新技术应用切实发挥功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大数据在会展业的应用、O2O的商业模式对会展业借鉴意义等,这些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话题,影响着行业发展方向。
总之,我们面临着全新的商业模式,在信息更广泛、言论更自由、交流更开放、共享更便捷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应用这些新技术、新工具,采取新的运营策略为公众打造高效、高质的互动和交流平台。
【问】在您看来,中国会展业和西方会展业的现状和发展最大的不同有哪些?
刘海莹:首先,发展速度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会展业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产业成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而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虽然近一年多以来,受政策、国际经济形势等大环境影响,中国会展业进入了市场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增速较快。
其次,软件服务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发展,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完整的会展服务体系,从会议组织、策划到会议服务都相对更加专业和完善。而中国在专业化提升方面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再次,人才积累不同。会展发展成熟的国家通常拥有充足的会展人才积累,专注专业人才培养。在中国,很多院校越来越重视会展人才的培养,设置了相应专业,但从目前看,人才缺乏依旧是阻碍会展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此外,会展教育与会展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脱节。
最后,国际化程度不同。虽然中国逐渐为世界所聚焦,但同国际成熟会展城市相比,中国会展业的目的地营销做得还不够,停留在硬件设施介绍的阶段,没能很好地向国际展示中国办会、办展的软实力。此外,在语言应用、服务意识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发展。